三角肌损伤与神经支配---干货

2015-12-01 01:03:30

三角肌 是一个底向上而尖向下的三角形肌肉,位于肩部皮下,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此肌形成。前缘借三角胸大肌间沟与胸大肌锁骨部相隔。后缘游离。三角肌覆盖下的各种结构,前有喙突、喙肱肌、肱二头肌、胸小肌与肩胛下肌;外侧部为冈上肌腱、肩峰下囊及喙肩弓;后部有冈上肌、大圆肌、小圆肌、肱三头肌长头、腋神经、旋肱后动脉及桡神经。恰对斜方肌的止点而起自锁骨外侧1/3的前缘、肩峰外侧缘、肩胛冈下唇和冈下筋膜。肌纤维向外下方逐渐集中,止于肱骨体外侧面的三角肌粗隆。

该肌的深面,即三角肌筋膜深层与肱骨大结节之间,有一恒定的较大的黏液囊,叫三角肌下囊,由此囊膨出许多突起,尤其是突入肩峰下面的最明显,称它为肩峰下囊。该囊约在40岁以后容易产生变性、损伤、粘连,因而引起肱骨头上移固定,产生肱骨上举困难,为临床常见的顽固性疾病。三角肌分前、中、后3部,中部肌纤维呈多羽状。因此该肌肥厚有力,但其活动范围有限,收缩时可使肱骨外展70°。其前部和后部肌束的结构与中部肌束不同,为彼此平行的肌纤维,前部肌束使肱骨前屈及旋内,后部肌束使肱骨后伸及旋外。前部和后部肌束的最下部使肱骨内收。总之,最重要的作用是使肩关节外展。

三角肌由腋神经(C4~6)支配。腋神经损伤,可引起三角肌瘫痪。瘫痪后,上肢弛缓下垂,上臂不能外展,肩关节不稳,发生摇摆现象,久之,肩肱关节囊及三角肌腱伸长,产生肩肱关节半脱位或脱位,遂成“方肩”。

三角肌也是临床上常用肌内注射的部位。但若注射部位不当可致桡神经损伤,因桡神经与三角肌后缘中、下1/3有关,由于此区肌质也较薄,故被认为三角肌注射的“危险区”。从三角肌的厚度以及神经血管的走行,一般认为此肌的上1/3和中1/3,肌质较厚且无大血管及神经,故可视为是三角肌注射的“绝对安全区”。

三角肌的血供主要来自旋肱前动脉、旋肱后动脉和胸肩峰动脉的三角肌支。从血管口径局部位置,应以旋肱后动脉为主要。其走行和分布范围与腋神经基本相同。

电话 专家 微论坛 讲座 关于 学员 讲师 分店
教学视频 精彩案例 学习笔记 健康科普 学习资料 心灵环保 学习方法